日前,北京市2024年小麦新品种支撑单产提升行动观摩培训会在顺义区北小营镇举行。来自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及通州区、房山区等多个区相关负责人和小麦规模种植户等参加。

北小营镇的示范田中,麦苗青青。
市级小麦新品种推广观摩会之所以选在顺义,还是这方土地小麦种植有方。
看天时

北小营镇试种的新品种小麦穗粒饱满。
去年全区小麦冬前抗寒锻炼较好,干物质积累多,小麦抗寒性强。去年12月中旬的降雪使麦田覆盖近20天,既有效补充了麦田表墒,又起到了良好的保温作用,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今年返青后气温较高,小麦生育期比常年提早1至5天。当前小麦正处于灌浆期,长势良好。
看地利

北小营镇新品种小麦示范田。
2024年全区共种植小麦13.5万亩,涉及19个镇296个自然村。区农服中心副主任张爱军告诉记者,全区小麦种植地块播种前基本采用重耙+翻耕(或深松)+旋耕(或轻耙)的整地方式,便于更好地种植小麦。全区430台农机具安装了北斗作业监测终端,170余台农机具兼具北斗辅助驾驶功能,全面提升了农机耕整地、播种环节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看人和
目前,全区小麦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经审定适宜在北京种植的品种,可以抵抗冬季极寒天气。北京海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新颖告诉记者:“我们今年新引进的品种属于杂交系列品种,粒数多、千粒重足,抗逆性、抗旱性和抗寒性非常强。”

田间麦苗长势喜人。
除了选好种之外,区农服中心推出了“春季因苗因墒促控管理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全方位为小麦保驾护航。
为及时掌握全区苗情、墒情,区农服中心在全区建立苗情监测点11个、墒情监测点4个,在小麦各生育期开展苗情、墒情监测工作。为科学防治病虫草害,全区还建立了病虫草害监测点14个,及时印发病虫草害防治简报。

来自其他区的农技人员在田间扫码,查看新品种小麦特性。
同时,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促进粮油单产提升工作意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各镇进行麦田踏查,协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类施策指导农户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农技专家指导农户越冬前浇好越冬水,做好冬季麦田镇压,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在干热风来临前,通过浇灌灌浆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喷施叶面肥,提高抗逆性,抵御干热风危害;成熟后将及时收获并晾晒小麦,防止烂场和霉变,确保夏粮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