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板桥》,唤醒顺义人的故土记忆!

来源:北京顺义 发表时间:2024-08-21

在乡村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全营镇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许秋祥,用他的笔,为当地百姓留下了一部珍贵的乡土记忆——《趣谈板桥》。


《趣谈板桥》。


许秋祥,曾就职于板桥小学,对历史有着深厚的热爱,尤其关注自己生活的板桥村的历史变迁。他说:“搬迁后,村党支部书记为新社区名字征求村民意见,大家一致表示‘板桥’二字不能丢,‘板桥’二字值千金。这是板桥人的心愿,也饱含了板桥人民对故土的不舍和深厚情谊。”


许秋祥整理手稿。


随着板桥村的拆迁,许秋祥担心历史会被遗忘。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板桥村留下点什么。他走访了村里的老人,搜集故事、查阅资料,终于写成了这部由50个章节组成的《趣谈板桥》。老人用楷书、竖版书写,用线装订,为书中故事增添了古韵。


书中,许秋祥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板桥村的点点滴滴。他描述了静静流淌的牤牛河,为板桥人民提供着湿润的空气,灌溉着农田,也为孩童提供戏水的场所。他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跟小伙伴在牤牛河嬉戏玩水的场景,仿佛回到了童年。他还记录了板桥小学的历史,以及史树芳校长带领教师努力奋斗,使板桥儿女成为祖国栋梁的往事。


许秋祥找到板桥小学旧址位置。


很多人被许秋祥的热情和专注所感染,也开始关注板桥村的历史故事和奇闻趣谈。板桥新苑社区居民高慧清表示:“这本书写了很多板桥的人文地理,比如九神庙,就在我家旁边,可是我记事时就已经变成卖酒、酱油、醋的供销社了,不看书真的不知道,看完感觉特别真切。”


村民对书中内容十分感兴趣。


板桥新苑社区网格员郭亚良也对许秋祥赞不绝口:“许老师是一个特别热衷于社区文化建设的老人。他对文化的传承有着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社区的带头人。”


如今,许秋祥仍然笔耕不辍。他计划撰写《趣谈板桥》下集,记录更多板桥村的故事。他说:“我想给后人留点东西,让他们知道有一个板桥村,知道这里的历史和文化。”


老人手绘板桥略图。


许秋祥用他的笔,为板桥村留下了一部生动的乡土记忆。他的故事,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乡村城镇化的进程中,让我们不忘初心,共同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