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发布,共有30个案例被评为年度改革创新案例。其中,《延伸服务 打通环节 建设项目审批跑出“北京速度”》(顺义区)、《首创多项智慧审批检验模式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跨境快速通关“零等待”》两个案例成功入选。它们分别有哪些优势?一起来了解一下!
延伸服务 打通环节 建设项目审批跑出“北京速度”(顺义区)
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业务。
2024年3月,位于赵全营镇的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及产业基地项目取得竣工验收备案当天,就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这是全市首例“竣工即交证”工业项目。
2024年3月,恒大上和府住宅项目交付;2024年9月,高丽营镇张喜庄集租房项目一期投用。两个项目都是在消防验收(备案)及竣工验收备案事项申报当天即完成受理审批办结,相较两个事项最长办理周期节省了近半个月的时间。
高丽营镇张喜庄集租房项目。
在项目办理过程中,顺义区相关部门将以往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并联”,通过数据共享方式获取材料,一套材料内部流转,无需企业重复提交,最大限度减少各环节流转时差。同时,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竣工验收备案合并办理,跑出“抵押即交证”“竣工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的“北京速度”。
首创多项智慧审批检验模式 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跨境快速通关“零等待”
天竺综保区特殊物品公共查验平台。
此案例由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联合北京海关报送,聚焦地区资源禀赋,深入开展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跨境快速通关,创新推出“6个模式”,助力北京地区医药材及药品进口量居全国之首。
工作人员为企业进口生物制品贴签。
“6个模式”
全国首创“智能审批”模式,实现生物医药企业进出口“7×24小时”审批“零等待”。
全国首创“一体三链”智慧卫生检疫模式。
全国首创进口医疗器械生产资料“两验一评”检验监管模式。
创新生物医药进口研发物品“白名单”模式。
创新进境SPF实验鼠检疫监管模式。
创新跨境电商医药进口“北京模式”。
仁和镇走访企业,送服务上门。
从“等企业上门”到“送服务上门”,顺义区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前置服务端口、融合数字治理等方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质变。
“我们将以双案例为支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向‘审批最少、机制最活、效率最高’的目标迈进,打造更优良的营商环境。”区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科科长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