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来到家门口普法,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上门提供法律服务……今年以来,顺义区聚焦老年人法治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精准触达老年人身边,全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多形式普法,增强法治意识
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专题讲座现场。
“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义务怎么办?”“目前最常见的养老诈骗手段有哪些?”在旺泉街道石门苑第一社区活动室内,一场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专题讲座正在开展。顺义区法律援助志愿者、北京市顺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崔贤东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立法目的、家庭赡养与抚养、社会保障、社会优待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引导老年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讲座最后,崔贤东还向老年人详细介绍了法律援助制度,包括法律援助的范围、申请流程等内容,告知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选择法律援助途径解决法律难题。
律师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
“讲座内容非常实用,我学到了很多依法维权的知识。我们社区会定期为老年人提供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服务,为我们解决法律问题,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石门苑第一社区居民张文彬表示。
顺义区全面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主题普法活动,推动各有关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老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今年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各类老年人普法宣传活动150余场。
多渠道服务,维权通道更畅通
老年人在顺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
顺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内,“老人维权绿色通道”的标志十分明显,一位老年人正在咨询赡养费相关问题,并拿起一旁的老花镜辅助填写表格,工作人员专业耐心地给予解答。
“在这里,涉老法律援助案件实现当日受理、审批、指派。我们希望通过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法律难题,提高老年人的法治获得感。”顺义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祖国表示。
顺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配备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
顺义区依托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设立老年人优先接待窗口,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等服务,设置无障碍通道,提供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方便老年人通行。
区司法局还制定了涉老公证服务清单,落实“最多跑一次”便民举措,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公证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16件,接待老年人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开展公证上门服务27次。
顺义区还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举措,持续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增强老年人法治意识,提高全社会敬老、爱老、护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