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 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仲夏时节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之际 适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顺义区开展 非遗项目互动展示教学文化活动 邀请市民 走进非遗展厅 直观、形象地体验、感受、了解 顺义非遗 顺义非遗展厅内部。 顺义非遗展厅位于顺义区文化馆,占地面积565平方米。走进展厅,目光完全落在了这里的每一件展品上,牛栏山二锅头酒、顺义曾庄大鼓、杨镇龙灯等陈列在此处。“因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我对顺义的火绘葫芦有了一定了解,今天在这里转了一圈,对区内的非遗项目又有了新的认识,每一个非遗项目都很有魅力,准备找时间带孩子再过来学习、感受一下。”市民李梦表示。 市民欣赏非遗展厅展出的作品。 作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久性展厅,这里用134张图片、40分钟视频、80余件实物展品,充分展现了顺义非遗的风貌与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区内40个非遗项目。

市民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水纹雨点剪纸。
正值端午节,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
“正好是端午假期,今天我教大家剪艾蒿。首先,我们先把红纸折叠再折叠……”展厅内,非遗互动体验区吸引不少市民参与,水纹雨点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郝兰英展示精巧的指尖绝活,向大家讲述剪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并现场教学,引得在场观众连连赞叹。家长和小朋友们手握剪刀和红纸,在非遗传承人耐心引导下,投入到剪纸创作中,不到5分钟,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逐渐呈现出来。

非遗展示展卖区。
展厅内还设置非遗展示展卖区,北京南彩金漆镶嵌髹饰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军携金漆镶嵌工艺作品到场进行展示,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了解。“端午假期,现场还会开展押花葫芦和草编教学活动,良山景泰蓝制作技艺、斫琴技艺将会进行现场展示,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到现场体验、了解。”顺义区文化馆非遗保护及理论研究部主任王玉介绍。

曾庄大鼓表演现场。(资料图)
顺义区共有158项非遗资源,40项入选顺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有8项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顺义非遗,顺义区积极推广镇(街)建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作品陈列室,鼓励越来越多的非遗保护项目走进学校进行展示、教学,并成为学生社会大课堂项目资源,形成属于顺义区独特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模式。

顺义区全力做好
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
让非遗项目持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