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一是文字,二是仪式。而“节日”就在这两个方面,突出地镌刻着历史流程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
重阳节是“老人节”。“老人”,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有的“长者”,这既是一个家庭中孩子的父(母)辈,血缘的祖先,更是一个社会的先人,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智者,象征着文化传统的创造和传承的生命源头。
尤其在中国的汉字中,“老”和“孝”在字形上是同根的。由“孝”派生的“教”,是如此奇妙地把作为“生命共同体”的家“人”,与“文”相连,昭示着文化的传递和传承。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九”和“九”两个阳数叠加而成的时日,
谐音“久久”。
中国自古有 “一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之民谣,
实则指重阳登高。
重阳登高有多层含义,
一是登高赏秋、赏菊;
二是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三是登高避邪、除恶;
四是祝愿生活节节高、事业步步高升;
五是满足异乡游子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的文化心理。
同时又喻指着:人往高处走,一年的行程
到了提升超越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