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里故事多|前鲁各庄村:“稻鸭共生”闻名遐迩

发表时间:2023-11-27 来源:

“汉帝封臣知不少,张堪业绩多荣耀。箭杆河边清水稻,渔米飘香……”推开北小营镇前鲁村史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张堪“渔阳惠政”的历史和前鲁各庄村的村规民约。

      

前鲁村史馆外景。


前鲁各庄村文化底蕴深厚,村中有“张堪种稻”历史典故,村民代代传承张堪勤俭廉精神。村史馆内展示的沙盘是70年前的前鲁各庄村,水网密布、河渠纵横、稻畦满野……小桥、流水、苇塘、柳岸等穿插在大片稻田之间,犹如“江南水乡”。


前鲁村史馆内展示的古代农耕图。


村史馆内展示了四张古代农耕图,旁边辅以文字,呈现了前鲁各庄村水稻种植场景和悠久的历史。而这里也是张堪水稻种植文化的发源地。1900多年前的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将南方的优质水稻品种引到这里,开创了我国北方种植水稻的先河。


前鲁各庄村的气候和土壤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基础环境。穿村而过的箭杆河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生活与农业用水,还在无形中塑造了前鲁各庄村的土壤环境。清朝时期,这里的“三伸腰”稻米因粒粒饱满,晶莹剔透,口感软糯而成为朝廷贡米,至今仍然远近闻名。


所谓“三伸腰稻米”,即用这种稻米做饭,无论蒸吃或煮食,第一顿有剩余,可再次蒸煮,至第三次,米粒伸展基本如初。


前鲁村史馆内搭建的烤鸭场景。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前鲁各庄村的稻田里,水稻与鸭子都是和谐共生的。前鲁村史馆内搭建了一个烤鸭场景,展示的四张照片、两张报纸截图记录了前鲁鸭场曾经的辉煌。


媒体曾报道前鲁鸭场场长黄礼的文章。


前鲁鸭场属于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建于1978年,鸭场内曾设有由知名养鸭专家组成的北京市顺义养鸭中心。那时的前鲁鸭场可根据市场需求加工鸭胚、烤鸭等30余个品种,有着“京城烤鸭出前鲁”的说法。鸭场场长黄礼被称为“鸭司令”,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如今前鲁鸭场已演变为黄礼任馆长的张堪博物馆,并被定为顺义区廉政教育基地。整个场馆以时间为脉络,通过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设备,还原了钟楼、太守府、农耕学堂、农耕园、稻田等场景,再现了张堪文治武功的一生和“渔阳惠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