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阐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单位创建

来源:顺义旅游 发表时间:2022-02-15

文明单位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文明单位


文明单位是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在社会上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的单位。


文明单位创建要求


文明单位创建要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重点推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创建活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着力树立良好形象,确保提供文明优质服务。要顺应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就业方式的深刻变动,推动文明单位创建覆盖到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文明单位创建意义


创建文明单位,在全面提升单位综合管理实力和整体文明素质的同时,展现一个单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管理水平和单位的整体形象,推进单位行业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文明单位在身边


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受到表彰。会上,顺义区文化和旅游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据了解,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活动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体现了一个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我局曾经获得过“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集体”“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是2012-2014年度、2015-2017年度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2019年3月,原顺义区文化委、原顺义区旅游委合并成立北京市顺义区文化和旅游局,机关有行政编25人,事业编25人,设一办六科,有执法队、新华书店、影剧院、图书馆、文化馆、电影放映服务中心、焦庄户遗址纪念馆、文物所等8个基层单位,全系统299人,主要负责落实中央、市委关于文化和旅游及文物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区委有关工作要求。


为了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局一直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仅2019年,就以“二月新春”、“五月的鲜花”、“十月金秋”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为龙头,共开展各类活动2.3万余场次,参与群众110余万人次。




二月新春系列活动



“五月的鲜花”系列活动




“十月金秋”系列


设施建设促创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通力配合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硬件条件不断提升;推动历时9年未完工的区文化中心在三个月内实现主体工程完工,今年年底将全面开放;顺义大剧院2019年12月18日完成首次全要素试运行,正式启用;镇街综合文化中心建有率达到100%,村、社综合文化室建有率达到98%;24小时开放的潮白书苑获全国创新创意奖,服务读者15万余人次。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硬件提升

文艺创作促创建。疫情期间,在文化“云在线”服务同时,创编大型原创现代评剧《初心》成功首演,将在央视、地方电视台播出。同时,以顺义文化历史为源泉原创的评剧《老烧锅》作为北京市唯一推荐剧目参演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从前有条河》成功首演并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评剧《良心果》获得“2019戏聚北京”短剧优秀作品展演一等奖,还创作了以顺义区第一位共产党员真实事迹创编的大型原创评剧《李昆》及《潮白河组曲》15首等文艺作品。


《初心》剧照

《老烧锅》

《李昆》剧照

抗疫服务促创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抗疫、“云文化”服务两手抓,两手硬,牵头成立区酒店服务保障组,累计完成入境抵顺、驻京办、港澳台及第三地抵顺、在鄂抵顺、密接人员13.79万人、工作人员2654人、机组集中居住人员23.43万人的防疫和服务保障任务,实现“优服务、强管控、零交叉、零感染”目标;“云文化”服务已推出1416件原创作品(截至11月23日)。

文明旅游促创城。为实现创城目标,充分发挥顺义区文明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开展“文明旅游在顺义”、“争做文明旅游人”、旅游志愿服务等工作,大力宣传并倡导文明旅游、争做文明观众,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圆满完成牵头指标15条,配合指标36条。





 
文明旅游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