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今年以来,高丽营镇不断完善垃圾的分类、处置环节,推进垃圾处理工作提质增效,推动辖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高丽营镇资源化处置场投入使用。处置场占地面积约43亩,建有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等多条再利用生产线,年处理量可达100万吨。

扬尘噪声监测设备。
走进高丽营镇资源化处置场,记者看到场地四周设置的喷雾降尘设施正在运行,一套扬尘噪声监测设备显示着实时数据。

高丽营镇资源化处置场生产的再生材料。
一辆满载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缓缓驶入,经过车辆识别、称重,进入场区内卸下建筑垃圾。这些垃圾通过分拣、破碎等环节后,成为一块块大小一致的再生材料,可用于市政工程、村民自建房等,实现资源再利用。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的生产线都安装了除尘器,能够有效过滤扬尘,净化空气,场内洒水车不间断喷洒降尘,最大限度减少空气污染。”高丽营镇资源化处置场负责人郝琦介绍,“截至目前,处置场再生产品利用量达30万吨。”
针对生活垃圾,高丽营镇持续在各村(居)开展“垃圾分类进万家”宣传活动,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引导村(居)民养成分类的良好习惯,让人居环境更加美好。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日前,观唐社区开展了“志愿有我,分类先行”主题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居民普及垃圾正确分类的技巧,呼吁大家垃圾减量,并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解答居民日常在生活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问题,为参与活动的居民发放垃圾袋、手提袋等小礼品,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中来。
“日常生活中,我会自备购物袋、拉着购物小车去采购。工作中,纸张尽量正反面使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我也会做好垃圾分类,并带动家人一起做好垃圾分类。”居民刘先生说。
“高丽营镇将始终坚持北京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大垃圾合法化处理管理力度,实现工作闭环,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高丽营镇环境工作组负责人张涛表示。